脂肪肝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吗?
脂肪肝是体检报告上的“常客”,它早期不痛不痒,症状很不明显,有人患病了却浑然不知,还有人即使查出“轻度脂肪肝”,也觉得无所谓。
那么脂肪肝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吗?其实,脂肪肝伤害的不只是肝脏,它还会连累心血管,导致后续一系列疾病。据调查显示,脂肪肝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较常人高出好几倍。可见,脂肪肝不仅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,也可能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。脂肪肝患者体内的脂类往往会沉积到血管,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,甚至可能引发血管瓣膜的损伤,从而变成心肌梗死或猝死。这也意味着,患者很可能在肝脏还没有恶化到肝硬化之前就死于心血管疾病了。全球约1/3的成年人有脂肪肝,且一直呈增长趋势。此外,脂肪肝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(伴或不伴糖尿病)、肥胖(尤其腹型肥胖)、代谢综合征、慢性肾病、癌症、血脂异常、游离脂肪酸增加等有关。
曾有数十项荟萃研究显示,脂肪肝患者有以下疾病风险:慢性肾病风险是一般人的1.43倍,在晚期纤维化脂肪肝患者中,风险增加到2.9倍;2型糖尿病风险是一般人的2.19倍,尤其肝纤维化严重时,风险高达3.42倍;结直肠癌风险比一般人增加56%~204%。
脂肪肝来临前的征兆,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,数据显示,我国每3~4个成年人中,就有1个脂肪肝患者。如果放任不管,很可能会不断恶化,脂肪肝有一个演变发展过程,分为“三部曲”:单纯性的脂肪肝 → 脂肪性肝炎 → 其中一部分人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。
很多人认为,和瘦人相比,肥胖者更易患脂肪肝,其实,长期营养不良、过度节食减肥者,也可能得脂肪肝。此外,爱喝酒的人、糖尿病患者、快速减肥者、滥用药物者等人,也更易患脂肪肝。
除了上述高危人群以外,普通人出现以下症状,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肝功能。
1.恶心呕吐
轻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,常有恶心、呕吐、右上腹隐痛、饱胀、厌油等不适感。
2.维生素缺乏症
表现为口角炎、舌炎、皮肤瘀斑等,少数人也可能会有牙龈出血、鼻出血、消化道出血等症状。
3.食欲不振
这是脂肪肝的常见症状,如果长时间食欲不振,除了怀疑胃炎外,更要警惕脂肪肝。
4.疲倦乏力
中度以上脂肪肝可能有倦怠、易疲劳的表现,少数脂肪肝病人还会出现轻度黄疸。
5.脖子粗
脂肪肝患者的平均颈围比普通人要大,也就是如果脖子变粗可能是脂肪肝的预兆。
脂肪肝最主要的危险因素,就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超重和肥胖。除此之外,还要重视体检,及早干预。想要预防或改善这种病,生活中尽量做到以下几件事。
01 控制体重
若体重减轻5%以上,58%的脂肪肝患者症状得到减轻;若体重减轻10%以上,脂肪肝缓解率达到90%,纤维化逆转率达45%。 建议脂肪肝患者每周减重0.5~1千克,一年内体重减轻5%以上,直至达到健康体重。
02 规律运动
有规律的运动,如有氧运动、抗阻运动、柔韧性训练能有效减少肝内脂质,改善肝功能和外周胰岛素抵抗。有氧运动遵循“3—5—7”原则,即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,不超过1小时,每周至少运动5次,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(170-年龄)次/分钟。可选择游泳、慢跑、骑车、快走、跳舞等,心肺功能不良或有氧运动不耐受的患者可选择抗阻运动。每周进行2~3次轻中度阻力性肌肉训练,如举哑铃、俯卧撑、弹力带训练等。
03 调节肠道菌群
越来越多研究发现,菌群调节对脂肪肝的病理发展有确切影响。运用益生菌和益生元调节脂肪肝患者的肠道菌群,可减轻胰岛素抵抗、脂肪肝变性和炎症,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使用。
04 均衡饮食
脂肪肝患者的饮食重点是保证脂肪、蛋白质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等均衡摄入,每天能量摄入要负平衡500~1000千卡,形成热量缺口。建议多吃蔬菜、水果、鱼类、五谷杂粮、豆类和橄榄油,适量饮用咖啡或茶也有助防治代谢紊乱。轻断食饮食(每周5天正常饮食,2天摄入正常能量的1/4)有益于改善代谢,适合肥胖的成年人,但低血糖、营养不良、糖尿病患者不适合。